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二百一十章 《南极长生宫遗恨》
第(3/3)页
弟没说错,就是分家,不但民间有分家皇家也需要分,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分封,封地封号是必不可少的,但是很少人知道,老爹把孩子撵出京城其实心里也不好受,为了弥补孩子们那颗因为和父母分离而受伤的心,皇上会把自己心爱之物很大方的赏赐给他们,以示恩宠。”
郑椋似乎听出了些眉目:“你是说……”
“我们的金牌是朱元璋赏给自己孩子的,郑家的那块原来属于秦王,胡家的属于晋王,是靖难之役后成祖勒令他们上缴的,而我家这块则是太祖亲传给成祖的宝物,当年我家先祖南征前成祖亲手为其佩戴的金牌,可惜……可惜他老死在了广西。”
我恍然大悟,原来其中竟有此等原由,朱钥接着讲到:“靖难之役中数万官员朝臣被杀,之前太祖一朝的官员也被屠戮过三次,所以太祖究竟有几块金牌没人知道,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有四块金牌赐给了,太子、晋王。秦王、燕王,他四个年龄最大的孩子。如果太祖的金牌不止这四块,他还会传给谁?”
“宁王,是宁王朱权!”紫毓脱口而出。
朱钥没想到紫毓的反应如此之快,不由得对她刮目相看:“妹妹好快的脑子啊,对,就是宁王朱权。”
我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了600年前的大明初年,朱元璋是个高产皇帝,有二十六个儿子,其中最宠爱的莫过于第十七子朱权,他的封地在大宁(今天的内蒙古境内),靠近漠北地理位置相当重要,朱元璋把由蒙古族士兵构成的最能征善战的朵颜三卫都划归他管辖,不但朱允炆忌惮他,连不可一世的朱棣也对其感到威胁,于是用计裹挟了宁王朱权一起造反,许诺成功之后和他平分天下,然而夺得天下后朱棣却言而无信,不但不提分治天下的事,反而把朱权的封地牵到了江西南昌,还消了他兵权。
宁王被贬到江西之后,深感前途无望,于是韬光养晦,不问政事,多与文人学士往来,寄情于戏曲、游娱、著述、释道,与道家朋友往来,朱权多才多艺,星历、医卜、黄老诸术皆精,在戏曲、历史方面也有所建树,死后埋于江西新建县石埠乡璜源村缑岭东麓璜源村,回顾宁王朱权的一生,跌宕起伏令人生出无限感慨。
朱权的后半生虽然活得窝囊,但好歹在明成祖的屠刀下逃了条性命,他活下来的秘诀在于低调,可到了他的重孙子朱宸濠那儿就变样了,认为自己的太爷爷太懦弱,打算用武力把本应属于自己的江山夺回来,发动了著名的“宁王之乱”,刚开始打得挺顺手,沿长江而下夺去了几座大城市,可临时拼凑起来乌合之众终难成大事,四十多天就被王守仁的大军灭了,朱宸濠落得个掉脑袋的下场,宁王一支只传了四代就撤藩了。
郑椋自然对这段历史也不陌生,略带忧虑的说:“朱大姐说的话很有道理,可是除了太祖的前四子外,不单单是宁王,其余的二十二个子嗣都有可能被赏赐金牌,二十二个王墓!全都是国家保护单位,那我们只能等到政府挖掘出来,去博物馆看展览的份了。”
朱钥说:“你的担心是多余的,金牌确实传给朱权无疑。”
我奇道:“你怎么如此肯定,好,就算真的赐给了朱权,可现在朱权的墓也是保护单位,你敢挖啊!”
“金牌传给了朱权,却不在他的墓里。”
朱钥此言一出,屋中顿时一片哗然,二毛说:“大姐,我们这儿听你讲故事呢?别吊我们胃口了,有什么就一口气说出来吧,我肠子都痒痒了!”
“刚才郑椋说我们三家是头一次合作,其实不是第一次,”说着朱钥从行李箱的底层取出了本精心包裹的书,“正德年间我们的祖辈就已经合作过了,那是‘宁王之乱’爆发前夕发生的事。”
说完把书放在了桌上,爱惜的抚摸着书皮说道:“这是我家的传家宝,是一个先辈留下的自传,上面记载着一段曲折的经历,其中有不少关于宁王金牌的确切消息,不但如此还有另一块金牌的下落。”
“啊!”我们四个同时震惊地看向了桌上的名为《南极长生宫遗恨》的这本书。
(感谢您阅览我写的《天机再现》第四部,近期会更新第五部《南极长生宫遗恨》,讲诉的是“宁王之乱”期间朱家传人朱炯和胡郑两家一起大破苗疆蚩尤古冢的故事,敬请期待。下星期要当爹了,想想还有点小期待。)
笔趣阁阅读网址:m.xblqugex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