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_第87章 陆猛谢猛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87章 陆猛谢猛

第(2/3)页

气人。

        陆杨勾唇笑道:“厉害吧?他前阵子写策问,就是一个科举文章,一问一答的,我感觉有趣,就抓着他提问,让他答话,练口才。你看着怎样?”

        黎峰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不是瞎折腾吗?他考试也这样说话?”

        陆杨得意得很:“看来是不错,被气到了吧,哈哈哈哈!”

        王猛听了,眼珠一转,心里也有想法:“这是怎么个一问一答,能练口才?”

        陆杨跟黎峰立即听懂了,他是想练陈酒的口才。

        陆杨非常有兴趣教他!

        教会了王猛,让王猛回家多惹陈酒生气,肚子里有火,两口子被窝里撒,出门在外,还是和气点。尤其对他弟弟,要和和气气笑眯眯!

        陆杨给王猛出了几道模拟题。

        问题一:“如果有人说你是村里的山鸡,不如县里的凤凰,你要怎么答?”

        问题二:“如果有人挑拨你与亲人关系,说你是舔着人过日子,要怎么应付?”

        问题三:“要是有人说你样样不如人,事事办不成,你要怎么答?”

        王猛筷子都掉地上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不想问。问了这些问题,他家的锅都得被砸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陆杨抓着他:“一个优秀的猎人,要勇于面对生活的艰难!你想让你夫郎人人讨厌吗?你想你夫郎走到外头处处受气吗?你想家里冰火熬着日子,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甜起来吗?要是不想,这些问题必须解决!”

        王猛:“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这阵仗真吓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他问陆杨:“那答案是什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陆杨说:“过日子,哪有标准答案?他说了,你听着。你觉着合适,他就这样去应付别人。你觉着不合适,你就跟他慢慢磨。你俩白天都有事,也就夜里聊一聊,这不都是情趣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王猛捡起来的筷子又掉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话有些露骨,他还没跟别家夫郎说过这话题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还扭头看谢岩。谢岩吃饱喝足,捧脸望着夫郎,眼睛都闪着莫名其妙的亮光。

        王猛:“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县里人真是猛啊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两口子应该改名,叫陆猛谢猛。

        午饭吃完,黎峰不留了,他还要去一趟陆家屯。

        把他俩送走,谢岩也到了要上学的时辰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小黏人精,一刻钟要留出一个时辰的缠绵,半是撒娇半是推拉,把陆杨带到房里,亲亲又抱抱。

        陆杨想笑:“刚吃完饭,都没漱口,你亲个什么劲儿?”

        谢岩想他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两天黎峰还要来送菜,那我中午就不回来了,我晚上回家行不行?我中午会把功课做完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陆杨拿手指戳戳他的心窝窝:“哦,晚上回家?晚上回家能考状元还是能喝鸡汤?”

        谢岩在这方面,脸皮还是薄,红着耳根,话能说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说:“看你想读书,还是想补身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哇。

        陆杨惊呆啦。

        陆杨说:“这样子,你读你的书,我补我的身子,这要怎么弄?”

        谢岩稍作思考,说:“那就有辱斯文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陆杨笑坏了!

        他跟谢岩说:“行,明天我暖好被窝等你。回不回的,你都让人给我带个话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谢岩喜滋滋应下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陆杨再把他送走,就能到前面看店,心里还荡漾着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家状元郎真是越来越迷人了,都会勾引他了。也不知他回到私塾,能不能看得进去正经书。

        下午卖菜,陆林出门吆喝,附近几条街都喊了两嗓子。

        过一个时辰,张铁也出门吆喝,附近几条街,再喊两嗓子。

        蛇肉卖得快,主要也就剩三条。

        韭菜走量多,两文钱一把,很多人都是两把三把的买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把就是一盘菜,条件好,加个鸡蛋。

        条件差的,单是韭菜也能吃。

        香椿卖得不错,可惜量不多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阵子陆松也抽空送菜过来了,张铁跟陆林在上溪村也有收菜,早上捎带过来。

        陆杨说过,鸡蛋他也收。各家攒出来鸡蛋,都在箩筐里,一层层的叠稻草,宁可一次少带些,也要让鸡蛋完好。这阵子铺子里也搭着卖鸡蛋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卖笋子联络上的饭馆酒楼已经可以固定供货,有了新鲜菜,人家瞧见,也来拉一些走。

        固定供货,会比在菜农手里散买稳定。

        但菜农常年给饭馆酒楼供货,这一处的生意,陆杨没有硬抢,一般不会主动上门招揽。

        菜的利润实在薄,菜农不易。能到他这里来拉货,就说明酒楼饭馆的菜不够用了,买就买了。直接上门,就抢了生意,断人财路,这事做不得。

        几个来买菜的伙计还问过,说是打趣,实际也是说陆杨不会办事,没有眼色。

        陆杨也不藏话,如此这般直说了,有家大酒楼的掌柜的说他厚道,给他送了一门生意过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过阵子有人家过寿,问他做不做寿包卖。

        寿包跟馒头差不多大,有模具,馒头上有“寿”字,一买就是六笼起步,算下来有一百二十个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好生意,陆杨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说起来,他最近还学到了一样东西。

        以前他在街上住着,大家都是市井小民,日常往来,都是糖酒肉,就看着贵、花钱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最近他找乌平之聊过几次,才发现小富之家的拜访,买馒头居多。

        馒头可以当做主食,又相对耐放,主家吃不完,分给家仆也是可以的。还能转手送出去做人情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年头,吃饭是头等大事。能吃饱的有几个?送粮米,少了不够看。但馒头,买个一笼,就有好大一包。这是大家最常见的选择。

        好事成双,好礼也是成双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包糖不好看,两包糖太贵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斤肉不好看,两斤肉也是少,多买了全是银子。

        送馒头,多有多的送法,少有少的送法。

        比方说,像他们跟交好的人家之间往来,平常都是拿大托盘装馒头,两盘就是二十个。这才四十文钱,足够应付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只是传话、下帖子这种小事,十个馒头也行。在托盘上,放两个瓷盘,一盘五个馒头,也够数。

        碰到大喜的好日子,比方说过寿,寿包都是一抬两抬的走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抬最少六笼,通常也是买六笼。关系再好点,八笼、十笼也有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寿包分下来,在场客人都能沾沾老寿星的喜气。

        上了年纪的人,尤其有钱的,还爱去道观、去寺庙,原样抬过去,就是给佛祖菩萨的香火。过后,随是道士吃了还是和尚吃了,抑或是其他香客吃了、拿出去接济了,都不算浪费。

        各处散喜,这是好事一件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除了馒头,还有很多别的选择。这是拜访用的礼,过年过节,各家关系不同,还有其他考量。

        陆杨发现馒头的生意大有可为,不过这生意还需要门路。乌平之说这阵子忙,等科试结束,也就是下半年的事,他要各处走动一番,把家中人情维系好,到时来照顾生意,也给他宣传宣传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嘛,先做酒楼掌柜介绍的寿包生意。

        掌柜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  笔趣阁阅读网址:m.xblqugex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