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三百五十八章 英才汇聚
第(2/3)页
上奏分析利弊,指出法国不足畏惧,满清政府仍应堅持助派兵入越抗法的正确决策。
如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张佩纶提出:“
中国确实很贫穷,法国也不是十分富裕,现在双方主客形势变化,中国占有地理优势,这个时候朝廷尚且怯惴不安,游犹豫不决,不敢做出果断决策,等到藩属国安南被法国人攻灭,幸存的如朝鲜等国家必然对列强心生畏惧,与朝廷离心,实在是铸为大错,悔之已晚。”
他还指出,梅东兴等人虽然早年起义造反,但是他们到了安南以后,不再与满清朝廷为敌,也没有回到大陆地区从事叛乱活动,现在满清国事艰难,国家不宜多树强敌,应该主动与汉国修补关系,放弃一直敌视海外华人的政策。
吏部候补主事唐景嵩奏称:中国如不敢抗法,则连梅东兴所部不如,
“梅东兴所部早年不过太平军一残部,带领数数千流民、青壮,驰檄文,败敌将,法国人行迹狼狈,被梅东兴所部分割包围在几个孤立据点,进退两难,而堂堂天朝上国,诸多文武大臣以老成持重为托词,不敢出兵与法国人交战,虽然表面有说辞来应对安南政府,但是怯弱畏惧至此,难道不怕亿兆国民和太平军余部耻笑吗?”
主战派官员的建议,毫不意外的遭到清政府的驳回,而像唐景嵩一样,在奏折中言行过激的官员,则以不体朝廷苦心,思虑不当的说法,遭受一番训斥后,以考察安南局势的名义,发配到局势危机的北坂地区,任其自生自灭。
满清政府对外屈膝退让,对内残暴压迫的本质,在镇压太平军起义后的几十年中,越来越显露无疑,先是在远东方向步步退让,致使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沙皇俄国吞并,接着小小日本也上来打脸,
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,随后满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《北京和约》,和约规定,清政府以“抚恤”及支付“修道、建房”费用为名向日本侵略者赔偿50万两白银,同时,
和约中竟有“兹以台湾生番曾将日本国属民等妄为加害”,日本出兵乃为“保民义举,清国不指以为不是”的自欺欺人之语。
稍后几年,1879年,日本正式吞并琉球群岛,满清政府未言一语,于当时的满清政府而言,本土的官兵刚刚经历国内战争,有一定的战斗力,而日本方面实行维新改革不过几年时间,如果两方交战,日本必败无疑,结果满清政府尚且不敢出兵应战,其懦弱无能之举可见一斑。
从雄据中亚的沙皇俄国,到兵少国小的东瀛岛国,再到侵略安南的法国,满清政府一直秉承的对外屈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笔趣阁阅读网址:m.xblqugex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