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_第94章 圆满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94章 圆满

第(3/3)页

价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山菌生意本也能做,各处细节敲定,后面的席面,基本就是他们几个人围着谢岩说话。

        陆杨劝酒一句,他们换上茶水,继续跟谢岩说话。

        陆杨撑着下巴看,两耳朵都在听,时不时夹一筷子菜吃。

        相比于菜色,他更喜欢看他家状元郎。明明成长了许多,面对别人的溜须拍马,他还是不适应。

        与他说文章,讲考试,他能侃侃而谈说很多。与他说生意,说以后多多往来,他就磕磕巴巴,总想拿眼神去求助陆杨。陆杨只是笑,并未帮他作答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确实成长了,至少今天的酒桌上,他明白这些人并不是想要跟他讨论文章谈科举,所以讲得很比较浅显易懂,话到即止,不会抓着人说个没完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文理一事,有些东西须讲得细致,才能让人听懂,便多说了一些。

        能把生意做大,还想结交书生的商户,本也识些字,会读书,与他这番交谈,见他没有显摆学识,看不起商户,后续聊天,以拉拢感情为主,还是绕到了文章之上。还扯了个很有家常的话题——教育孩子。

        今天算是宾客尽欢,各处圆满。

        离开登高楼,余老板还送了谢岩两斤茶叶,是上好的毛尖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谢岩与他聊天时,说起带陆杨来吃饭的事。那天他俩品着茶,实在爱喝,喝茶喝饱了肚子,都没吃下去饭。

        陆杨在旁看着,心中闪过许多想法,他现在理解了乌平之为什么常说银子不重要。

        士农工商,商在最末层。要在大环境里如鱼得水,各处应酬少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人心难测,他们能做的,只能是抓住每一份机会。有些生意明摆着是赔本买卖,为着和气,还是会结交一二。

        谢岩还只是个秀才而已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样对比起来,他在上溪村的那番遭遇,简直骇人听闻。

        谁能想到,他以前会被一帮无知村民欺负到那般地步?

        从登高楼回家,他们三个又聚一起聊了会儿天。

        乌家开着布庄,不敢做丝绸生意。

        在一个县城把生意做大了,来到府城,只敢置办个铺面,做点小生意,再去码头集市支摊子,走走量。把货量提高,让布庄养着的纺织工有口饭吃。

        在陆杨看来,乌家都是大富大贵的大商人了。乌平之说起来,却还是小商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说:“生意再大一些,就得有靠山。靠山不好找,也很难挑。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能选的,我爹一直不敢扩大生意,也是这个原因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做到更大,想当大商人,有一个算一个,能叫得上号的大商人,几乎都是为贵人办事。

        贵人给他便利、给他庇护,他把生意做大,挣更多的银子,方便贵人行事。

        陆杨皱眉:“这不就是给人当大掌柜的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乌平之叹气:“所以说,银子跟当官比起来,真是一点都不重要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都说财不外露,人带着钱袋子走在外头,都会被贼惦记,何况是大摇大摆在眼皮子底下长大的肥羊们?

        往外瞧一瞧,繁华地带的好铺子、好生意,背后都有响当当的主子。

        谢岩就不明白了:“这样说来,余老板没必要对我这么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乌平之就笑他太嫩:“他本来就想要货,你本来也有价值。几桌酒,几斤茶,几句好话,对他来说算得了什么?谁会嫌朋友少?”

        谢岩有所明悟。

        就像他看过的很多书,如今再去找好文章,就是书海寻舟。

        大多都没什么意思,也很无趣,瞧着没用,只要寻到一篇,前面这些努力就都值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余老板这个行为,也是书生堆里来押宝。

        陆杨听着,半晌没有说话。

        难怪乌老爷子让他一定要来府城看看,见过府城繁华,看过别人家是怎么做批货的生意,再看看商人们对书生的态度,他也就看清了未来的路。

        回家再仔细琢磨琢磨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件事办完,他们就能收拾东西,准备回三水县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出发之前,又停留两天,夫夫俩去逛府城的书斋。

        谢岩答应了黎峰,会帮他买一些煲汤书回去,让他们拿去印了挣钱。

        印书是真挣钱,谢岩想多买一些回去。

        陆杨还盼着弟弟早日搬来县城,他多买书,黎峰多印多挣,早点攒够银钱,早点搬家。

        到了外头,他俩还听见了个旧事。

        外头传了好几天了,因他们有正事忙,没跟其他书生扎堆聊天,到了书斋里,听几个书生嘀嘀咕咕,他们才知道谢岩在府城也出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三水县来的考生们,都带了一本《科举答题手册》,书名足够吸引眼球,还是考试期间被人发现,没买到的书生都急死了!他们满城的书斋打听问询,都没买到。这让三水县的考生们很是得意。

        袁集等人没想到谢岩还能在府城出名,这名字阴魂不散,他们极为煎熬,想了一个阴招,到外头捧杀谢岩。说他年少才高,过目不忘,此番考试,定是魁首。还把张大人说的“此子不中,本县无举人”的话拿出来说。

        文人相轻,这阵子想找谢岩的人很多,自然把他的名字传出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好了,各书斋都听说过他的大名,也知道了《科举答题手册》,对科试成绩关注,见谢岩果真是魁首,都在打听他的去向,想要买书来卖。

        谢岩嘴角都压不住,笑得像个小傻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嘿嘿,考完试了,可以挣大钱了!

        可以挣大钱的谢才子,小气抠搜的跟着夫郎到书斋看书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翻书速度很快,只选喜欢的文章看。一本书里多几篇喜欢的文章,才会掏银子买。

        为着他能多看好书,陆杨豁得出脸皮,找伙计问画本在哪里,他要挑一挑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挑选的时候,伙计不耐烦:“你都看完了,我还怎么卖?”

        他们这阵子的开支是乌平之拿银子,陆杨带来的钱都没怎么动,他拿了二两银子给伙计:“您担待点,我俩外地来的,买书带回家看,我也不是白看的,肯定要挑喜欢的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给了银子,是真的要买,伙计就不催他了,让他慢慢挑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伙计站在柜台前,看看谢岩,又看看陆杨,心说:“这书生真不正经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谁家正经书生到书斋是买画册看的?自己脸皮薄,把夫郎推出来挑,真做得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谢岩也在认真挑书,根本没注意到书斋伙计的眼神,陆杨坏心眼,挑好画册,非要把这个事情说给谢岩听,把谢岩臊得耳根子都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陆杨再让他去买一本好书,改改名声,他还不乐意去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随便吧,能省钱就行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是爱拆书的,陆杨还是让他去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难得来一趟,我家状元郎都没买书呢,只给姓黎的买书算什么事儿?我不高兴了,你快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谢岩立即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陆杨笑得不行,等他买书回来,还要膈应他:“哇,我说话都不好使了,得拿姓黎的来说事才好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谢岩挨着他贴贴:“快别说了,我们回家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收拾行李,回三水县!
  笔趣阁阅读网址:m.xblqugex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